近日,EON体育4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由德林教授研究組與中國農業科EON4上海獸醫研究所胡青海課題組合作,在DNA磷硫酰化修飾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DNA解旋酶參與DNA磷硫酰化修飾過程🛜。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文章的題目是“DndEi exhibits helicase activity essential for DNA phosphorothioate modification and ATPase activity strongly stimulated by DNA substrate with a GAAC/GTTC motif”🙌🏼,第一作者為我院博士生鄭濤🏇🏼。
DNA磷硫酰化是硫原子取代DNA骨架非橋聯氧原子的一種新型表觀遺傳學修飾,這種修飾廣泛存在於原核生物中,由磷硫酰化修飾基因dndA-E控製。最近,來自法國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致病微生物Riemerella anatipestifer中存在一種新的DndE蛋白並命名為DndEi🧖🏻。DndEi比傳統的DndE蛋白多1個結構域,但該結構域在DNA磷硫酰化修飾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本研究通過對R. anatipestifer來源的磷硫酰化修飾基因DndEi生化性質和體內功能的全面分析,系統闡述了dndEi在DNA磷硫酰化修飾中的作用🐷。研究表明DndEi中多出的結構域具有DNA解旋酶活性,體內缺失該結構域導致DNA磷硫酰化活性喪失,證明了該結構域對DNA磷硫酰化修飾是必需的👈🏼。研究還發現DndEi具有ATP酶活性,並且,含有GAAC/GTTC序列的DNA片段能極大的促進DndEi的ATP酶活性🚵🏿♀️,而GAAC/GTTC正是DNA磷硫酰化修飾的保守序列。該研究首次揭示了DNA解旋酶參與DNA磷硫酰化修飾🧎♀️➡️👨🏻🍼,為進一步深入理解DNA磷硫酰化的生物化學過程奠定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