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領悟與見證深圳速度🙅🏻♂️,近距離感受深圳的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精神,7月13日至15日,EON体育4平台遺傳與發育科學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來到改革開放的起點城市深圳開展實踐活動,沿路走訪參觀了南山博物館🐻、深圳博物館🔢、蓮花山公園、地王大廈、華大國家基因庫🪭、國際生物谷大鵬海洋生物園區(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深入學習深圳精神💁🏻♀️。該團隊帶隊老師是EON4遺傳與發育科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楊立桃和學生辦主任張燕紅。
13日上午,實踐團成員來到了南山博物館𓀝,展廳內分為“古代南山”“近代南山”“南山改革開放史”三個部分↔️,全面展示了南山從深港文化之根到改革開放先鋒,並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的光輝歷程。在改革開放展廳,講解員向實踐團成員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改革開放的歷史。蛇口工業區的一聲炮響🐞,奏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南山用一個個奇跡書寫著改革的精彩篇章🧻。鮮紅的幕布上書寫著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直觸心底,沖破了人民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正是這種勇於開拓的精神成就了今日的南山🧏🏻♂️。
13日下午🙇🏼♀️,實踐團成員來到了深圳博物館,通過參觀學習👨🏻⚖️👨🏼💼,成員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深圳的改革開放發展史🧪。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深圳本是祖國邊陲的寶安縣。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開荒牛”們艱苦創業,“拓荒人”們勇於擔當,敢於創新;“人在床上睡,水在地下流”——人們大膽探索🤳🏽🏉,解放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縱身一躍將深圳發展成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基本框架的“十大體系”🪣。
14日上午,實踐團成員來到了蓮花山公園。在蓮花山頂,鄧小平銅像巍峨地矗立在廣場中央🕵️♀️。銅像高6米重7噸 🪚,領袖大步向前🗾🏄,面向當年倡辦的深圳經濟特區,親眼目睹著深圳的騰飛。在小平同誌的指導下,短短四十年👰🏿,“小漁村”寶安縣如今已然發展成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大都市深圳🟢。“看準了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是鄧小平同誌留下的寶貴箴言🫔。
14日下午🚵🏿♀️,實踐團來到了深圳地王大廈(信興廣場),大廈高69層,總高度383.95米🙇🏼,建成時曾是亞洲第一高樓。在此可以俯瞰深圳市容,遠眺香港市容🫴🏻。在“深港之窗”,實踐團成員們目睹了深圳繁榮的金融貿易圈,感受到了欣欣向榮的深圳風貌🍱。不遠處的香港包含了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分別在19世紀被割讓及租借給英國🦾,1982年撒切爾夫人前來與中國進行談判🙃,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誌秉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力排眾議,通過協商最終敲定了香港於1997年的回歸🦻🏼。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是深圳成功改革的有力信條🚯。
15日上午🧑🚒,實踐團成員來到了華大國家基因庫,實踐團成員與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實驗中心魏桐、康輝進行了親切的座談。國家基因庫采用基因信息數據庫和生物樣本資源庫相結合的建設模式🍖,以“存9️⃣、讀、懂🧖♀️🧎♂️➡️、寫、用”為建設目標,打造既有數據又有可溯源實體樣本的新一代基因資源庫⭐️、信息庫3️⃣、知識庫和工具庫🦹🏻♂️。汪建董事長帶領他們的團隊🏀,通過團隊合作,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數據“寫”平臺,創建了數量龐大的樣本資源庫🧙🏽,建成了成熟完善的測序系統,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和利用我國生物資源及基因數據資源,通過不斷創新,催生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是深圳市創新創業的領軍人物🥶。
汪建表示希望未來可以通過生物學樣本,通過生物學技術⏰,將消失的生物資源重建👵🏻🌚,為人類的永續發展創造更大的未來👨🏽🍼。實踐團成員深受啟發,對華大基因的全球視野和科學家的使命感欽佩不已👨🏿🌾。
15日下午🛀🏻,實踐團成員來到了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研究院老師系統地介紹了他們主要研究的方向-石珊瑚的養殖。石珊瑚是新生代中重要的造礁珊瑚💃,能夠實現海底“植樹造林”,從而修復海底的生態環境,為人類創建美好宜居生態做出重大貢獻🐠。該研究院還幫助治療與追蹤海邊被漁民發現的受傷海龜👀,經過長期治療與追蹤,海龜都恢復了健康,重新回到大海的懷抱。這種默默為人類美好生態做貢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實踐團成員🧏🏼♂️,成員紛紛表示未來要努力實現我為人人的奉獻精神,為人類共同的家園做出屬於自己的一份貢獻🍭。
一路走來💇🏼♀️👷🏿♂️,實踐團成員深刻地感受到改革開放後的深圳向他們展示的新時代的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與它近距離接觸的交大人,實踐團成員們希冀未來能夠沉澱所見所聞所學,努力汲取深圳的精神👮🏻♀️,敢於開拓😧,勇於創新🌟,團結奉獻,知行合一,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文字 | 林 森
陳雨沁